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

土壤液化潛勢圖的2大謬誤

撰文/今周刊 許家峻

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「土壤液化潛勢圖」,原意是讓民眾居安思危,結果卻引發更多疑慮;然而,這份「中央版」的調查報告可信度高嗎?房屋蓋在土壤液化區,到底有沒有危險?

今年2月6日台南震災後,土壤液化問題引發關注,3月14日,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全台八縣市「土壤液化潛勢圖」供民眾上網查詢。原本立意是讓民眾了解居住區域是否為土壤液化區,並提早防範;未料,大部分民眾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,反造成恐慌與疑慮。

「從多數民眾以為,土壤液化即是土壤特別軟、一戳就凹陷的誤解,便可知不懂土壤液化的人占多數。」土壤液化研究專家、高雄第一科大營建工程系副教授盧之偉說,以0206台南地震為例,部分媒體報導以「台南部分地區出現大量土壤液化災情」為角度,顯然誤解土壤液化的意思。土壤液化是一個「現象」,而非災害;土壤液化要形成災害,必須同時具備3要素:鬆散的細砂層地下水位高於液化土層震度6級以上的地震

盧之偉強調,土壤液化區域不是不能蓋房屋,而是可以經由建築物結構的基礎改良來克服。大致了解區域的土壤液化程度,就能清楚如何建造房屋。

問題來了,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的全台8縣市土壤液化潛勢圖,是正確無誤的嗎? 不少學者專家提出質疑。

謬誤:趕鴨子上架  
多是粗估  與學界版不同調

台灣的土壤液化潛勢圖目前有多款版本,除了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版本,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也有不同版本。

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李咸亨曾接受政府委託,投入四年時間,於台北市完成3000多個地質鑽孔採樣研究。在他的「台北市地質鑽孔資訊化計畫第四期研究報告」中,社子島是高度土壤液化區;但這次公布的中央版土壤液化潛勢圖,社子島卻為中、低度液化區。兩份資料都經過調查,結果卻不一樣。

盧之偉在台南地震現場進行土壤液化探測,研究結果發現,安南區溪頂里惠安街161巷,為高度土壤液化潛勢區;但該區域在中央版土壤液化潛勢圖中,顯示為低度潛勢區。

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?不願具名的中興工程顧問社防災科技專家透露,土壤液化本來就必須經由專家、學者共同協力,長期追蹤、研究,才有可能接近精確的資訊;但中央地質調查所在台南震災後,接獲行政院長張善政命令,必須對民眾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圖,「根本是趕鴨子上架,公布的資料都是粗估概略,難怪誤差大。」

「這份土壤液化潛勢圖,只是針對全台都會區域,所做的土壤液化分析調查報告資料而已;不是給民眾看房屋會不會有危險,也不代表災情的預測及分布。」中央地質調查所前所長林朝宗透露。

0206地震中,受損最嚴重的維冠大樓,在潛勢圖中屬於中度土壤液化區;盧之偉說,維冠大樓倒塌與土壤液化沒有直接關聯,而是建築結構體本身的問題。

依據內政部說法,這次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圖精密度,屬於「初級」,且調查引用的鑽探資料來源,是過去重大公共建設演算而來,鑽探資料與現況不一定符合,導致研究結果和各區域專家學者有所落差。

「土壤液化是項高度專業的研究項目,若要精確,應該透過開放資料(Open data)把各區域(縣市)的土壤液化研究資料彙整,謹慎評估後再行公布,較為妥當。」盧之偉說。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俊鴻也說,土壤液化有時是非常局部現象,鑽探過程確實容易誤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